
4月22日,在福州举办的全国“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中,汉寿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被自然资源部评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寿县境内,总面积3.568万公顷,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汉寿县以规划为引领,整治为抓手,修复为重点,执法为保障,积极开展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以西洞庭湖湿地原真生境和越冬水鸟为核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科学编制了《常德市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和《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
相关各地各部门单位颁布《常德市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条例》首个地方性法规,以法为督,强化湿地执法;通过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湿地巡护员队伍,开展岸线、湖内全天候巡护,每年累计巡护10余万公里。2019年以来,移送案件70余起,累计办案125起。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区域设置13个野外视频监控塔,在宣教中心建设1个野外视频监控中心,对湿地人为活动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湿地保护率达100%;实施生态补水保水、洲滩整治、水环境整治、生态岸线修复等各项工作,清理河湖垃圾6.5万吨,关闭退出24个精养鱼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动物栖息地修复、湿地植被恢复、重大工程修复,修复退化湿地12万亩。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于2018年成为中国山水工程试点,通过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整治岸线工程及整治洲滩工程,打造水鸟栖息地2万亩,岸线修复2千米,整治洲滩92处,水环境整治2624亩,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随着区内湿地生态系统日臻健康,鸟类种类从205种增长到226种,每年来西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万只,每年吸引5万余人次来西洞庭湖科普参观、生态观鸟、休闲游览。
责编:傅莹莹
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张佳乐:戎装脱下续担当 汗洒乡间再起航
【视频】汉寿新闻2025.8.5
“关爱小乳牙科学防龋”公益行动走进汉寿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冯超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视频】汉寿新闻2025.8.4
【乡村振兴路上的“老兵”】邓红波:“兵支书”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视频】汉寿新闻2025.8.1
下载APP
分享到